桂林国家高新区七星区位于桂林漓江东岸。桂林国家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与桂林市七星区合并,实行两区合一管理模式。辖七星、东江、漓东、穿山四个街道和朝阳乡、桂林华侨旅游经济区,行政区域面积156平方公里,人口31万人。辖区依山傍水,拥有山水如画的生态自然环境。环城高速绕城而过,距桂林国际机场28公里,距桂林高铁站2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一、发展历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桂林国家高新区七星区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中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在“强存量、扩增量,重创新、强科技,引强企、推项目,优服务、提效能”上发力,构建了“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格局。先后获得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示范基地、微波与光纤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电子商务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及广西首个“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等荣誉,充分发挥了对区域经济的引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是桂林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域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目前,全区工业企业6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71家、世界500强企业8家、中国100强企业4家、上市企业12家,7个国际驰名品牌,13个国内驰名品牌。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3.38亿元,增长8%;财政收入20.84亿元,增长10.2%;规模工业总产值215.59亿元,增长14.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90.62亿元,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 二、园区建设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桂林国家高新区着重在攻克工业规模不大、集群效应不强、承载空间不足等瓶颈问题上功夫,全面实施“园区+基地”发展战略,重点抓好“一区多园”建设,推进军民融合电子生态产业园、英才科技园、铁山工业园等“十大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全力推进“十大产业项目”,抓好中国中药(桂林)产业项目、增材制造产业项目、白云电气产业项目、华安鑫创汽车智能电子产业项目等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腾讯众创空间、启迪之星、桂电校友回归创业基地为平台,汇聚各类人才、资金和科研成果,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积极抓好招商引资,围绕重点产业、优势产业精准出击、专业招商,补齐拉长做强产业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领导联系帮扶”机制,提升“联审联批”效率,实现从“企业找”到“找企业”、“线下跑”到“线上跑”、“多处跑”到“跑一处”的转变。 三、地理位置 七星区位于桂林市城区的东部,漓江之东畔,漓江自北而南流经,漓江支流小东江穿城而过,还有灵剑溪流经汇入小东江,竹江河流入漓江。地质具有典型的台地浅水相和台地斜坡相沉积类型。地貌,是典型的峰林地貌区,有全岩溶地貌,丰岩溶地貌,缓丘平原地貌,流水堆积地貌,山地丘陵地貌,低山及峰丛洼地小区。区域内岩溶石山多,山峰环抱、山环水绕、碧水青山,洞奇石美。 七星区地处低纬,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比较高,热量丰富,光照较充足,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为17℃~20℃,平均降水量为1872.1毫米。霜冻、冰雪平均出现是12月,最晚是2月。 四、自然资源 山水旅游资源七星区区域以石灰岩地貌为特征,山多为平地拔起,岩洞非常发育,洞中有洞。洞内的石笋、石柱、石幔千姿百态。河流依山势而转,山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划分为3种类型:奇山:以石山为主,形态各异,主要景点有普陀山、穿山、塔山、月牙山、骆驼山、尧山、骑马山、屏风山、弘毅峰、观音山、羊角山、吊罗山等。异洞:以钟乳石景观为主,形象生动,玄妙无穷,有七星岩,穿山岩,龙隐岩。秀水:漓江,小东江,灵剑溪。漓江自北向南流经七星区段,乘船自北而南或自南而北,可观赏东西两岸的伏波山、象鼻山、穿山、塔山等诸山景色。乘船游小东江,沿途可观赏普陀山、月牙山、龙隐岩的景色。
设立变更
准营准办
生产经营
资质认证
投资立项
交通运输
科技创新
法务财务
咨询热线:400-168-6016
姓名
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