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百色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实施方案

2020-05-25 00:00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百色市打造“三中心两区一市”为契机,突出规划引领、保护优先、创新驱动、开放合作,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总体要求,着力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景区内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政府统筹推进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服务转变,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百色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战略部署,以全域旅游为方向,围绕百色市建设“五地两区”(五地:红城文化研学践行目的地、世界山水奇观旅游目的地、四季健康养生旅居目的地、各族风情文化体验目的地、全景公园生态旅游目的地,两区:城乡一体品质休闲生活区、面向东盟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全域旅游战略定位,以及建成区域性休闲旅游健康养生中心、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全域旅游发展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贯彻实施《百色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0年)》为措施,推动百色市全域旅游发展。力争至2025年成功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2030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近期目标。从2020年起开始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力争到2025年全市共有8个县(市、区)获评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百色市成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市。2025年实现全市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10000万人次,年均增长25%,旅游总消费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25%;接待入境过夜游客超过12万人次,年均增长10%,国际旅游消费达到6000万美元以上,年均增长10%,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围绕全资源整合、全产业融合、全要素聚合,加快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十四五”期间,右江区、田阳区、田东县、平果市、德保县、那坡县通过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靖西市、凌云县、乐业县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力争到2025年,全市5A级旅游景区达到5家,4A级旅游景区达到30家以上;建成国家旅游度假区1家,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3家;五星级旅游饭店2家,四星级旅游饭店24家,新增特色民宿6家;4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和农家乐30家以上;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服务点达到24家以上;2星级以上自驾车营地达到12家以上;A级旅游厕所达到500座以上。

四、实施步骤

(一)启动实施阶段(2020年12月—2021年1月)。

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各县(市、区)全域旅游发展任务目标,细化具体任务措施,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共建全域旅游发展。

(二)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2月—2025年12月)。

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要求,抓统筹、补短板、促提升,建立全域旅游发展统筹机制,制定出台扶持文化和旅游发展政策措施,全面完善旅游业产业结构,全面升级旅游产品体系,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密植旅游吸引物,围绕吸引物建设全域旅游产业集聚区、旅游目的地,联通全网旅游线路,拓展全域旅游空间,形成百色市全域旅游总体布局,全市域创建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市。

(三)综合提升阶段(2025年1月—2030年12月)。

促进全域旅游产业融合,提升全域旅游服务质量,营销全域旅游品牌形象,打造全域旅游产业体系,以全域旅游带动经济社会统筹发展。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发展活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百色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市域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

五、重点工作

(一)推动全域旅游体制机制改革。

1.深化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各县(市、区)成立旅游投融资平台、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鼓励大型旅游企业、投资集团参与旅游投融资平台建设。引进旅游龙头企业,参与百色旅游重点项目开发运营。改进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快发展旅游中介组织,强化旅游行业协会作用。加大对本地旅行社的扶持力度,鼓励旅行社开展地接服务,进一步规范导游执业行为,提升导游服务质量保障导游合法权益,促进导游行业健康发展。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国资委、财政局、投资促进局、市场监管局,百色红城发展集团。

2.深化旅游规划建设体制改革。建立规划统筹“多规合一”机制,加强文化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城乡建设、林业、交通、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相衔接,统筹谋划好旅游业城乡发展空间和要素保障。将市、县(市、区)文化和旅游部门列入规划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做好规划衔接,把文化旅游要素贯穿于城乡规划、行业规划和产业规划。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积极探索建立“多规合一”试点。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城管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

3.深化旅游融资体制改革。对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加大融资授信支持,保障中小旅游企业能够充分享受贷款优惠和政府贴息政策,允许景区、饭店、车船公司等企业探索以特许、营运、收费等经营权和股权质押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鼓励旅游企业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参与政府主导的旅游项目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包装旅游项目纳入国家、自治区PPP项目库。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金融办、财政局、发展改革委、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国资委,中国人民银行百色市中心支行、百色银保监分局、百色红城发展集团。

(二)打造全景吸引物。

4.推动精品景区建设。力争在2025年底前乐业大石围天坑群、靖西峡谷群等2家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到2025年各县(市、区)新增一家以上4A级旅游景区。重点建设提升百色市“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公园、那坡黑衣壮景区、乐业布柳河景区等,高标准打造靖西鹅泉—旧州景区、右江区福禄河景区、凌云浩坤湖景区、平果布境湖景区。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百色起义纪念园管委会、百色红城发展集团。

5.规划建设旅游度假区。依托澄碧湖、百色湖、浩坤湖、福禄河、大石围天坑群等高品质度假资源,以旅游特色小镇为主要空间载体,整合周边旅游名村和旅游景区,提升住宿接待能力,健全文化娱乐、餐饮购物、康体疗养、夜间旅游、节庆演艺等配套度假产品,发展度假旅游和康养旅居的主体区域,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广西级旅游度假区。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

6.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聚合百色市顶级旅游资源,包括城市休闲、山水景观、度假旅游、康养旅居、传统文化等多种互补型旅游产品,打造红城双湖、万峰天池千里画廊、大石围天坑群、靖西大峡谷等4大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形成4大世界级旅游品牌。旅游目的地内部配套精品旅游城市、旅游特色小镇、旅游名村、生态旅游区、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区、现代服务业旅游区等功能板块,旅游产业体系健全,旅游产业要素、“旅游+”产品、“+旅游”产业具备,各类精品旅游产品整合形成合力,一站式满足旅游者的观光、游憩、度假、旅居、休闲等旅游需求。

责任单位:各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

7.加快建设乡村旅游品牌。各县(市、区)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山水田园观光、农业观光、林业观光、少数民族文化体验等旅游项目,积极培育一批星级乡村旅游区(农家乐)、提高乡村旅游品质,推动旅游扶贫落到实处。力争到2025年广西4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农家乐)达到30家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商务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办。

(三)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基础服务设施。

8.提升旅游住宿品质。推进各县(市、区)旅游住宿设施升级改造,加大高星级旅游饭店创建力度,发展度假型、会议型、保健型、文化型等特色主题饭店,培育以古村落、庄园、民族村寨等为载体的特色民宿。引导建设绿色饭店,倡导绿色旅游消费。配套完善旅游住宿服务设施,实现设施安全、卫生舒适、环境整洁、管理规范,重点打造建设一批高星级酒店,力争到2025年,全市五星级旅游饭店达到5家,四星级旅游饭店达到24家,新增特色民宿12家。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商务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投资促进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场监管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水利局、公安局。

9.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加快推进健康养老、旅游商品、旅游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地方标准,培育地方品牌,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及标准化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规范性,重点打造一批广西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场监管局、应急局、消防救援支队。

10.深入实施旅游“厕所革命”。继续实施旅游“厕所革命”,确保旅游景区、景区公路沿线、特色旅游街区、乡村旅游区旅游厕所全覆盖。积极开展旅游厕所评A行动,力争2025年A级旅游厕所达到500座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城管局、自然资源局。

11.构建畅达便捷交通网络。实施交通干线与A级以上景区“最后一公里”和“断头路”通达工程,全面提高乡村旅游道路建设等级。推进百色巴马机场民航部分改扩建工程,推进平果、乐业、靖西等一类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各县(市、区)要开通旅游客运班车、旅游车、公交车和观光巴士等确保游客出行方便。共享服务设施与数据,实现不同交通方式、服务方式和各大景区间游客出行的无缝衔接;推进旅游风景道、旅游绿道、骑行专线、登山步道、交通驿站等公共休闲设施建设。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交通运输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局、城管局、体育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12.完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合理布局旅游集散中心和咨询服务中心,逐步形成多层级旅游集散网络。加快建设百色市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在高铁站、汽车站、机场、大型商业综合体、特色主题街区等客流集中区域,因地制宜设置游客集散、咨询为一体的服务中心。力争到2025年,各县(市、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服务点达到2家以上,全市总数达到24家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交通运输局,南宁铁路集团百色车务段、百色红城发展集团。

13.完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按照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在全市建立使用规范、布局合理、指向清晰、内容完整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重点场所规范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城管局、市场监管局。

14.合理规划建设旅游停车场。不断建设完善城区、重点旅游乡镇、旅游景区(点)、乡村旅游区以及机场、车站、码头等地的旅游生态停车场,确保与游客承载量相适应、分布合理、配套完善、管理科学。鼓励有条件的景区提供免费停车服务,出台解决旅游旺季停车场供应不足问题的措施和规定。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管局、交通运输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百色起义纪念园管委会。

15.大力推广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不断提高自驾游、房车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设计组织一批适合自驾车、房车旅游者需求的体验性、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大力促进和引导自驾车、房车旅游消费。力争到2025年,各县(市、区)至少建设1家以上2星级自驾车营地。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16.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打造“旅游大数据云平台服务全域建设地级市”,构建以大数据分析为支撑的旅游发展科学决策体系,形成标准化统一的旅游大数据应用平台。加快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百色涉旅场所要实现免费Wi-Fi、通信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主要旅游消费场所实现在线预订、网上支付,主要旅游区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实时信息推送等功能。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

(四)统筹推进旅游产业大融合。

17.城镇化建设+旅游。结合全市新型化城镇建设工程,各县(市、区)要打造1—2个特色旅游小镇,逐步实现休闲度假、游客集散和综合服务等功能。建设一批特色旅游街区,满足游客餐饮、购物、休闲需求。推动城市公园、主题广场休闲化改造,提高公园绿化率,增设休闲设施,为游客和市民提供更加舒适的游览、观光、休憩场所。重点打造福禄山水康养小镇、巴某田园度假小镇、田东旅居医养小镇、星山矮马研学小镇、兰花森林小镇、五彩民族小镇等。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发展改革委、“乡村振兴”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18.农业+旅游。深入挖掘百色传统特色农业,充分利用百色芒果、西林砂糖桔、西林麻鸭、乐业猕猴桃、德保脐橙、隆林板栗、隆林黑猪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支持建设集乡土文化展示、农事体验、乡村休闲娱乐、旅居度假等项目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点)、现代农业庄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特色农旅品牌。重点创建田东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凌云县“泗水缤汾”田园综合体、右江区六沙生态柑桔休闲农业示范区、田阳区20万亩标准化农林立体观光生态扶贫产业核心示范区、西林县九龙山生态旅游扶贫产业园、隆林县红水河沿岸观光休闲游等项目。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乡村振兴”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百色北部新区发展有限公司。

19.文化+旅游。依托长寿文化、民族文化、边关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布洛陀文化、句町古国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开发特色文化主题景区和公园,打造文化节庆会展、打造高品质演艺产品。重点抓好百色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古城恢复、红城提升”项目、百色红色文化园、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遗址景区、西林县桂滇黔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旅游示范区项目(句町古城)一期工程、那坡黑衣壮风情园、隆林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德峨特色小镇、隆林民族风情园)等项目。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百投集团、百色红城发展集团。

20.体育+旅游。引领户外休闲体育发展,推进登山、攀岩、户外徒步、露营、马拉松、自行车、溯溪、漂流、龙舟、公开水域游泳、野钓、划艇、热气球、赛车等户外体育运动旅游产品开发。扩大中国·百色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全国攀岩锦标赛,全国“地心之旅”徒步大赛,中国—东盟山地自行车大赛(德保、靖西站),全国“中越边境之旅”徒步大赛,“丝路杯”中国—东盟乒乓球赛、中国·隆林“南盘江杯”江钓大赛和中国·东盟·隆林自然水域垂钓大赛等赛事影响力,不断挖掘户外运动与旅游活动的结合点。主要建设百色体育公园、平果体育公园、乐业县运动休闲养生旅游区、凌云县环浩坤湖户外运动基地、靖西乒乓小镇等项目。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体育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1.林业+旅游。充分挖掘百色自然保护地资源潜力,严格按照自然保护地相关规划,科学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原始森林探险游、避暑、体育、养生等体验游产品,大力推进“森林公园”“森林人家”“森林体验基地”“森林康养基地”“花卉苗木观光基地”“森林旅游示范县”“森林旅游示范市”等建设。重点打造百色福禄河国家湿地公园、广西大王岭原始森林旅游区、靖西五岭森林公园、雅长兰科植物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区、隆林大洪豹生态保护区、隆林扎云山生态休闲旅游风景区、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区等项目。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林业局、水利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2.健康养生+旅游。积极融入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区,重点在凌云、乐业、右江区、田阳、德保、靖西等县(市、区),建设一批与田园风情、山水生态、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疗养基地,打造养生养老长寿产业长廊和边关休闲旅游养生养老长廊。重点建设百色鼎盛和泰养生文化园、乐业上岗康养旅游新城、凌云水源洞异地长寿养老养生休闲度假区、田东环球康养旅游特色小镇、那坡德孚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西林威后湖休闲康养基地等项目。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局、卫生健康委、民政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3.教育+旅游。依托百色市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等,创建一批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将研学旅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自然科学教育、文化艺术教育、体育运动教育的重要载体,根据不同旅游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文化类、体育类、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活动课程,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鼓励旅游企业、教育培训机构联合发展研学旅行,实现优势互补。重点建设百色红色文化园、百色欢乐小镇二期(红色旅游研学基地)、百东新区东盟教育培训服务基地、红城青少年活动中心等。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教育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百色起义纪念园管委会、百色红城发展集团、百东投资公司。

24.水利+旅游。依托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保护水环境、修复水生态、营造水景观、弘扬水文化为内涵,整合旅游风景道、旅游绿道、旅游蓝道网络,科学布设观光台和必要设施,全力提升水域观光旅游业。加强建设德保鉴河、靖西鹅泉龙潭、隆林万峰湖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项目。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水利局、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百色海事局。

(五)实施旅游产业体系提升工程。

25.特色美食打造与提升。积极开展百色饮食文化资源普查,扩大百色美食旅游的影响力,开发一批特色美食。优化百色餐饮业结构,引进有实力的餐饮集团,形成由高到低的合理化旅游餐饮体系结构,培育一批知名餐饮企业,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餐饮品牌。每年举办一次百色养生美食大赛,评选一批特色美食和特色团餐。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

26.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和营销。积极推进百色特色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各县(市、区)要开发一批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建立和完善旅游商品销售网络。引进专业公司整合开发百色旅游商品品牌,在百色景区、景点、酒店、超市、集散中心、农家乐等旅客集散点设立品牌专柜或开设专卖店,增加文化娱乐体验和旅游商品设计、工艺流程展示、现场加工表演等项目,每年举办一次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推出一批百色旅游必购商品。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商务局,百色红城发展集团。

27.强化夜生活休闲活动开发。充分利用百色特色文化完善夜间娱乐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少数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的娱乐精品项目,树立百色娱乐文化品牌,百色市重点建设一个大型演艺场所,编制一部民族风情演艺节目。充分挖掘田阳布洛陀文化、那坡黑衣壮舞蹈、平果歌圩、右江红色演艺、田林壮剧、隆林跳坡节等特色文化资源,举办一批具有鲜明特色,能够产生市场效应的系列大型节庆活动,提高旅游娱乐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规划建设集餐饮、购物、运动、文化、养生等于一体的特色街区、商业综合体,实现休闲产业融合性发展。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体育局、商务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百色红城发展集团。

(六)提升全域旅游营销体系。

28.树立百色旅游整体形象。全市要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壮美红城 千姿百色”旅游品牌形象。实施政府主导、企业联手、媒体跟进“三位一体”的合力营销策略,深入开展百色旅游整体营销宣传,建立健全多部门组成的宣传促销工作机制和建立市、县旅游整体营销联动机制。依托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电视台等进行百色旅游整体形象宣传。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9.积极拓展旅游客源市场。不断加大对广东等重点市场的营销力度,到客源地进行多渠道立体式宣传,采取召开旅游宣传推介会、平面广告、网络新媒体广告等方式进行营销;积极与周边地区建立营销合作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线路共推、游客互送,吸引德天、巴马旅游线路的游客向百色腹地延伸。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侨办,百色红城发展集团。

30.强化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联合广西河池市、崇左市、南宁市、防城港市与贵州黔西南州、黔南州、黔东南州以及云南文山州,推动成立左右江红色文化旅游联合体。积极融入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旅游营销联盟,依托航空、高铁、高速路建设,加强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和湖南等省份(城市)的旅游合作,实现线路畅通、客源互通。加强出国出境旅游合作,大力推动我市与越南高平省边境旅游的发展,不断简化出境程序、完善旅游设施和加快开通旅游自驾车业务。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侨办、沿边办。

31.探索实施旅游各项优惠政策。配合上级部门制定特定游客优惠政策,鼓励旅游景区采取灵活的门票政策,不断引导企业逐步改变“门票经济”经营模式,通过向游客提供多方面全方位的服务,延伸产业链,增加经营性综合收入。同时,探索针对自驾游、旅游包机游客及外省游客的优惠政策,进而拓宽百色旅游市场。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投资促进局、财政局。

(七)强化全域旅游监督管理。

32.加强旅游安全建设。建立市际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旅游安全应急机制、旅游安全预警、旅游安全控制、旅游应急救援、旅游保险“五位一体”的旅游安全保障机制,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假日旅游安全协调机制,落实旅游执法队伍建设,畅通紧急救援渠道,强化涉旅场所的日常监管,切实保障旅游安全;加强旅游景区及周边餐饮服务单位许可管理,全面推进旅游餐饮业质量安全行动;建立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和投诉统一受理机制,保障执法人员和经费投入,畅通旅游投诉渠道,建立旅游诚信机制,严格监督旅游企业规范经营。开展文明旅游意识教育行动,推动《中国公民文明旅游公约》教育宣传工作,促进旅游市场安全有序。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应急局、消防救援支队、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百色海事局。

33.全面推进依法治旅。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管理条例》等旅游法律、条例和法规,不断提高依法治旅水平。构建诚信体系机制,开展诚信企业评比活动。发挥旅游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引导会员企业诚信经营。建立旅游志愿者培训和服务的长效机制,在旅游景区、旅游商业街区、游客集散场所等涉旅场所建立旅游志愿服务工作站,鼓励居民参与旅游志愿服务,形成旅游共建大格局。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司法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团委。

六、保障措施

34.加强组织领导。市、县(市、区)成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全域领导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全域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旅游业全域旅游发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旅游考核目标责任制,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年度制定全域旅游工作计划,核定全域旅游绩效考评目标、细则,将全域旅游发展指标纳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直各有关单位的年度考核目标。各县(市、区)要根据全市全域旅游发展部署,及时制定辖区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并于每年12月10日前报送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由百色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报市人民政府。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绩效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35.加大财政支持和监管。设立市、县两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年度预算,重点用于旅游规划、旅游宣传、旅游要素调节、旅游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出,其中每年统筹安排市级旅游专项发展资金1500万元,资金来源为市本级财政安排600万元,各县(市、区)财政承担900万元〔右江区、田阳区、德保县、靖西市、凌云县、乐业县各承担100万元,其余县(市、区)各承担50万元〕。各县(市、区)根据财力每年安排本级旅游发展资金500万元以上,并视财力情况建立逐年增长机制,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安排全域旅游发展工作经费。专项资金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由财政局、文旅部门统一管理,要制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负责监督资金规范使用,确保用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及时研究出台百色市文化旅游发展扶持奖励办法,促进全域旅游快速发展。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财政局。

36.保障旅游要素供给。全面贯彻落实旅游用地供给、旅游金融支持、旅游行业税费扶持等各类要素保障政策。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的旅游项目,各级自然资源部门按立项权限分别保障用地指标。鼓励有条件有需要的县级人民政府探索制定文化旅游用地基准地价,根据不同文化旅游用地类型建立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差别化和细分土地用途的文化旅游用地基准地价体系。对旅游景区外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游客休憩站点、非营利性停车场等公益类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划拨方式供地。合理安排一定比例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新增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支持“文化旅游+扶贫”或对乡村振兴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落实对旅游企业水、电、气、有线电视、银行刷卡手续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银行机构在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等增设网点或自助服务设施。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局、工业和信息化局、金融办、投资促进局、税务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37.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旅、科教兴旅”战略,把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建设的总体部署。重点开展行业创新型人才、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培训、引进工作。加大对旅游专业学校扶持力度,支持我市高校和职业院校设立旅游管理院系或专业,优化专业设置。鼓励企、事业单位委托人才培养,鼓励旅游业高端人才引进。

展开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信息
  • 厂房租购平台
  • 其他招商信息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
    政策下载
    在线咨询
    电话沟通
    电话咨询
    400-115-5265
    免费下载产业扶持资料